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讓我們不只知道祂,而是遇見祂

讓我們不只知道祂,而是遇見祂

(約 20:11–18;路 24:13–32;約 21:1–14)

一、知道祂,容易停在「頭腦裡」

馬利亞知道耶穌受死、知道祂被埋葬,卻在眼淚裡認不出站在身後的主(約 20:14)。

她「知道」祂,但沒有「遇見」復活的祂。 直到主呼喚她:「馬利亞!」她才真正明白祂就在眼前。

我們也常知道很多道理、很多經文,卻在真正的痛苦中看不到主。

祂往往不是從天上吼叫,而是用名字喚醒我們。

二、知道祂的故事,不等於遇見祂的同在

以馬忤斯的兩位門徒知道所有關於耶穌的消息,甚至能背出整段受難經過(路 24:19–21)。但他們失望、迷茫、心冷淡 因為只是「知道」,還沒有「遇見」。

復活的主親自同行,用話語開他們的眼,他們才說:「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?」

信仰的火不會從資訊來,而是從與主同行來。

三、知道祂的教導,不等於遇見祂的愛

彼得知道主的使命、知道主的話、知道自己得赦免,但在整夜勞苦而無所獲之後,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教義,而是主的臨到。

主在清晨的海邊預備火炭、魚和餅(約 21:9)。

沒有責備、沒有質問,只有溫柔的供應。

彼得跳入水裡奔向主,因為他再次遇見那位愛他的主。

主常在最平凡的地方向我們顯現:工作、家庭、疲累、失敗裡。

祂用供應而不是責備等候我們。 這三段經文揭露一個信仰的核心: 知道耶穌,是知識;

遇見耶穌,才是生命。

復活主向三種人顯現:

在哭泣中馬利亞

在迷路中以馬忤斯門徒

在失敗中彼得

今天祂仍然用同樣的方式走向我們,因為祂不是要我們「知道祂」,乃是要我們 遇見祂、經歷祂、與祂同行。

山上所講的,山下就活給人看

山上所講的,山下就活給人看 太五到七章好像國度的「憲法」,主耶穌把國度子民該有的生命說得很清楚:心要清潔、動機要純正、義要超過法利賽人、愛要不求報答、禱告要隱密、行事要單純、信心要倚靠天父。 這些不是外在的宗教規條,而是「國度生命」的內在性情。 主耶穌先讓門徒知道:國度...